
課堂上的蘇靜。
有一個“90后”大學老師,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?
“亦師亦友,沒有代溝”“就像我們的同齡人”“我們都很喜歡”——這是best365官方網站登錄入口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(yè)學生給出答案。
只要一提及專業(yè)課教師蘇靜,同學們便打開了話匣子,對這位“90后”青年女教師“一頓猛夸”?!疤K老師上課耐心細致,很有特色”“蘇老師語言生動活潑,可親可愛”“蘇老師對我們很關心,我們都叫她‘靜姐姐’”……2016年來到best365官方網站登錄入口,7年工作經歷,蘇靜既扮演教師,傳道授業(yè)解惑,同時又把自己當作學生,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共成長。
“學習外語,要有一顆閃亮中國心”
英語教學具有多文化性的特征,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甄選、挖掘出恰當的思政元素“結合點”,這是該院英語教研室主任蘇靜經常思考的問題。
2022年暑假,外國語學院制定了新版人才培養(yǎng)方案,針對英語專業(yè)學生增加了一門全新的課程《中國文化概要》。開課前,蘇靜積極調研,精心挑選教材,以滿足英語專業(yè)學生的學習需求。她在教材中加入了“新鮮出爐”的中國時政內容,“中國人學習外國語言,一定要有一顆閃亮的中國心,因為我們學習的專業(yè)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去傳遞中國聲音,講述中國故事?!碧K靜說。
“怎樣表達才最符合中國人的慣例和言語思維?”“如何翻譯才能讓外國人迅速把握中國文化的真正內涵?”為了啃下這個“硬骨頭”,蘇靜花費了大量時間來備課。她將對話教學模式融入課堂,注重學生邏輯能力的培養(yǎng),并將生活中的語言文化現象與課本知識結合,例如本土化的語言習慣對于英語發(fā)音的遷移影響、語言模式折射出的文化差異等。
作為教師,在教學工作之余,蘇靜從未停下科研的腳步。她從事英語語言文學研究,積極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,學習業(yè)界的頂尖知識和思想,現主持湖南省教學改革課題1項,完成教育廳科研課題1項,主持校企合作課題1項,參與國家社科課題1項、省級課題多項,發(fā)表高質量學術論文多篇(含CSSCI來源期刊)。
從踏進教室的那一刻起,蘇靜漂亮的英語口語、美觀大方的課程設計,便擄獲了一眾學生的“芳心”?!疤K老師,每次上你的課,我們都會提前預習,并且掐著表算還有多久才上你的課?!庇⒄Z專業(yè)2022級一位學生毫不掩飾對蘇靜的喜歡。
“只要學生需要,我就會陪他們一起”
“有問題,找靜姐姐”是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(yè)許多學生的口頭禪。面對“花樣”學生的“花式”問題,從學業(yè)解惑到生活答疑,作為班主任和專業(yè)課教師,蘇靜一直用情、用心陪伴在學生身邊,陪他們成長,與他們共同進步。
談起蘇靜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,立項了國家級大學生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訓練計劃項目的英語專業(yè)2017級學生姜騰對此感受頗深,“項目前期,在沒有人力、財力、物力支持的情況下,是靜姐姐幫助我們申請了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孵化基地和政策咨詢服務。”從注冊小程序、數據收集與分析、工商登記辦理、電信運營資質認證,到大賽申報、路演PPT制作和演講稿撰寫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蘇靜都陪伴姜騰完成,并指導他成立了公司,讓他的創(chuàng)業(yè)實現了從0到1的蛻變。
中華經典詩文朗誦、經典文學作品翻譯、英語寫作、英語閱讀、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大賽、經典影視作品雙語解讀……蘇靜帶學生參賽的項目多種多樣,同學們獲得的獎項和中肯的評價是蘇靜“耐心陪伴”的寫照。
“多一個人看到非遺,就多一份希望”
如何讓年輕人關注、了解非遺文化?如何讓非遺文化煥發(fā)青春風采?由蘇靜組建的學生團隊“樂享語小組”,就是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內容翻譯成多國語言,助力非遺傳承。蘇靜認為,多一個人看到非遺,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就多一分希望。
“能!當然能做!不僅能做,我們還要發(fā)揮自身語言優(yōu)勢去做!”回想起組建團隊時的點點滴滴,蘇靜仍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。
2022年,英語專業(yè)2020級學生向仙妹找蘇靜表達對非遺傳承的興趣,認真交談后,蘇靜與學生一拍即合。隨后,蘇靜迅速搭建起中國學生和國際學生溝通的橋梁,組織建成了“樂享語小組”,讓非遺文化以新的形式與面貌“閃亮登場”。她引導同學們線下前往本地周邊文化場所,運用漢語、英語、俄語、烏茲別克斯坦語、吉爾吉斯斯坦語等講述紙雕、舞龍、花鼓戲等中國非遺文化。
創(chuàng)立公眾號、撰寫調查報告、發(fā)表論文、進行多語種配音、制作非遺宣傳短視頻……在蘇靜和樂享語小組同學們努力下,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認識非遺、了解非遺,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非遺研究與傳承中。蘇靜說:“非遺傳承,我們責無旁貸!”
“我和學生是‘雙向奔赴、相互滋養(yǎng)、共同成長’的關系。”作為“90后”青年教師,蘇靜從學生口中的“蘇老師”變成了“靜姐姐”,稱呼的變化不僅僅是因為蘇靜“年輕的娃娃臉”,更是因為她對學生的愛,填滿了她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。